Новости издательства18.01.2022 Выложен on-line Справочник выпускников за 2016 год 05.07.2019 Выложен on-line Справочник выпускников за 2015 год 05.07.2018 Сохранение культурного наслед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и реставрация Выложен в свободный доступ 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 посвященных реставрации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ю объектов культурного наследия. Это труды практиков реставрации, ученых, технологов и историков искусства. 13.04.2017 Василий Звонцов. Графика. Каталог выставки к 10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Каталог работ выдающегося художника-графика Василия Михайловича Звонцова,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я 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факультета Института имени И. Е. Репина, издан к выставке, посвященной 100-летию со дня рождения мастера. 12.12.2016 Вышел традиционный Справочник выпускников Института имени И.Е.Репина 2014 года. |
张华清和他的创作生涯
При цитировании статьи используйте библиографическую ссылку: 张华清和他的创作生涯Аннотация: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知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张华清先生,以及他的油画创作生涯。张华清先生1962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师从苏联人民艺术家约甘松。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创作生涯,列宾美院,张华清,学院派
张华清和他的创作生涯
|
图片 1: 张华清。 肖像,父親阿遼沙的。 |
图片 2: 张华清。读信。1961 |
图片 4: 张华清。江南的早晨 1962 | |
图片 3: 张华清。练 154×86cm. 1961 |
图片 5: 张华清。回族女大学生 104×90cm. 1983 |
图片 6: 张华清。女儿 146×82cm. 1983 |
图片 7: 张华清。花园中的女人104×90cm. 2010 |
1955年8月,张华清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留苏生全国统一选拔考试,顺利考取留学生,同时被录取的还有李骏5和冯真6。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文一年后,1956年10月1日张华清进入到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为期六年的专业学习,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张华清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是个质的提升。特别是对俄罗斯现实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化和对于油画的写生色彩有了根本性的理解,这其中得益于美术学院强大的师资队伍。С.М.米哈 伊诺夫教授(1887-1960)7担 任一年级素描教学,他是19世纪著名素描教育家契斯恰科夫的最后一批学生之一。他的教学主张是坚持造型的准确性和艺术表现规律的科学性。因为语言的问题和 国内教学主张的不同,张华清在最初的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的疑惑,为了追求表面立体效果,不够重视内在的结构,而忽略了人体解剖的重要性。他记得有一次素描 课:“一年级第一个作业是大卫石膏像,第二个作业是老人头像。我选择了画老人的侧面像,已经画了四天(每天两个小时),米哈伊洛夫走到我的跟前,拿着一支 铅笔,先在侧面像前,从额部起直向下巴处画下一条垂直线,并指着画说:“人像内在的头骨造型最重要,你画的这张像猛然看,表面有点像,仔细推敲,头部颚 骨、鼻骨、下颌骨相互间位置没摆准,轮廓的基础没有打好,那么你怎么能画下去呢?”突然间我明白了自己画中所犯的错误,另取一张素描纸从头打轮廓,重新开 始。过了两天,米哈伊洛夫来到我的画架前,看了我的新画后,高兴地说:“这就对了!””8。 从此,张华清开始重视人体解剖学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同时向古代素描大师们学习。在学习中不仅得到了对人物内在结构表现的方法,更大的收获是学习大师们观察 对象和进行艺术加工的技巧。张华清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态度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同班同学阿纳多利.尼科里斯基曾说道:“青年时代的张华清,严肃对 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让我们所有人惊讶!”
1959年,张华清结束基础课年级,进入约甘松(1893-1973)-萨伊采夫(1902-1982)9工作室,学习素描、油画和创作。时任素描课的是胡加柯夫教授(1915-1995)10, 而萨伊采夫教授油画。张华清回忆说:“胡加柯夫老师平时非常严肃,很少讲话,走到学生前面看看,不会马上发表意见,当他长久思索之后,才指出画面存在的问 题,学生必须纠正。他非常重视双人体的摆设,一连摆了三天素描课(每天两小时)的时间,期间我一直陪着老师,作为他的一位助手,同时也是最好的教学实习。 有一天胡加柯夫构思了一个新的主题:一位老母亲正在听着女儿或者儿媳读远方儿子的来信。摆好这个主题后,学生们都很喜欢。我选择了较侧面的角度,因为从这 个角度主次分明,老人穿的深色上衣与年轻女性的白色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起先画了多张速写,确定了小构图之后,我开始画整张铅笔画纸大的正稿。第二 天,胡加柯夫教授从家里拿来一张波兰硬卡纸,一面是白色,一面是淡黄色,走到我的面前说:“张,送你这张卡纸,在淡黄、灰色画面上,效果会更好!我很高兴 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重新画了这张素描。”《读信》后来被选入莫斯科艺术局1963年出版的《高等美术院校优秀素描作品集》。11
进入到约甘松工作室的三年,一直是萨伊采夫教授主持油画教学。在他和助手萨卡洛夫(1915-2013)12 的指导下,张华清完成了毕业创作《江南的早晨》。导师要求他要表现出中国的生活情况,并且特别支持张华清在油画表现手法上的创新精神。在毕业作品答辩会上 梅利尼科夫对《江南的早晨》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今天的毕业答辩会上,我看到了《江南的早晨》,它使我们立刻感受到了浓郁的中国南部扬子江畔的田园风光: 晨曦中,六位穿着江南民族服装的妇女在水田里插秧;朝阳的光辉照耀着她们的身影;清澈透明的水田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江南的农忙景象倒映在水中…….此 画颇有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论中关于“青山绿水”的意境之美。画面的色彩突出体现了江南农村的水田环境、水色在晨曦中的暖灰绿色,画幅呈现了富有南方水乡的优 美动人的生活情趣,是一首抒情的诗篇。”导师萨卡洛夫也评价道:“作者在自己的毕业作品中,不仅体现出他6年间的学习成果,而且还将学到的基本功用于表现 民族生活创作题材,进行艺术形式上的新探索,创造性地融入了自己民族传统绘画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华清选择了正确的创作道路,这对他以后的油画艺 术的发展和个人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13
在留学期间,张华清除了保证课堂学习以外,还担任中共列宁格勒留学生总支书记,为国家培养留学生工作做出了贡献。
1962 年毕业回国后,张华清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曾任美术系副主任,主任20余年,主持绘画主课程教学。在5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尽可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教授给 学生,培养了很多年轻的中国油画家。他不辞辛苦地工作获得了学生们的拥护,1978年成为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获教育育人奖。1982年曾应邀赴新疆,广 西等边疆地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学,举办教师进修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教师,美术专业人材,当地报刊文赞他为“驰骋青山育桃李的艺术家”。 1985-1997年应邀三次赴日本讲学,举办油画作品巡回展览。1994-1997年三次应俄罗斯文化基金会,美术院邀请前去俄国访问,艺术交流,实地 写生,然后举办了俄罗斯油画写生展览。1999年俄罗斯政府文化部授予他《普希金文化勋章》,2007年被聘为俄罗斯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2012 年9月29号张华清、李华英个人美术馆在周庄开幕,展出的是他们夫妇俩50余年来创作的近百幅代表性作品,包括主题性画作、历史画、人物画、风景画、景物 画等,其中许多画作是到周庄写生的作品,最早一幅作于1961年。展出了《韶山建党》(1964),《孙中山肖像》(1984),《淮海战役》 (1995),《新农民》(1965)等表现历史题材的作品。90年代是张华清先生的一个创作高峰期,《淮海战役》不仅是历史场景的真实展现,更是画家青 少年时代对残酷战争的回忆。16岁时画家曾参加淮海战役的战地宣传工作,亲历战争现场他,这段经历对画家的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画面的中 心一位衣衫单薄的女战士站在皑皑白雪覆盖的高地上,手持沉重的步枪,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背景是硝烟四起,轰轰烈烈的战场,突出了战事的紧张和战争的残 酷。淮海战役是中国国内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 12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 人。画家运用扎实的油画技巧将自己的亲身体会跃然纸上,给观者一种时代的回忆和视觉的冲击。除战争历史题材外还展示了静物和风景作品:《窗口的花》 (1995),《漓江的早晨》(1992),《回族女大学生》(1983),《女儿》(1983)等系列作品。1997年《女儿》选送美国纽约参加首届 《当代中国油画展》。张华清先生在从事美术教育、传播写实主义美学思想和造型技艺的同时,对油画技巧的运用和油画艺术的发展有深度的思考,曾在各专业美术 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略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收录在《油画艺术的春天》一书中。出版有《张华清画选》,《新疆油画写生选集》、《张华清油画集》 (日本版),《张华清回忆录》等著作。
2013年11月19-31日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印象光色的东方之路-张华清油画展》。张华清先生 在创作中,一直探索如何将西方与俄罗斯的优秀油画艺术和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油画艺术,印象光色的东方之路正是张华清先生 的多年探索的结果。展览展出了他留学苏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深入沂蒙山、新疆等地创作的作品,包括《钢琴课》(1961)和《花园中的女人》 (2010)等作品,这些作品见证了张华清先生50年的创作生涯,较全面深入地显示了他探索印象主义光色的东方之路。从学生习作到晚年创作,其光色的微妙 绚丽和笔触的浑厚苍莽, 既体现了印象主义色彩语言的经典性,又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特质。
综观张华清先生的创作,不难看出他从来都是十分 重视运用油画技巧展示生活中的美,几十年来他坚持油画艺术的优秀传统,深入生活,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中国人民生活俄罗斯风光的作品,这些作品显示他是一位杰 出的绘画大师,他吸收了俄罗斯和欧洲油画的艺术精华,继承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传承学院派教学,为人民的艺术 理想和艺术目标而奋斗。
1 本文作者金丽华翻译自《张华清回忆录》,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
2 吴作人(1908—1997),从师徐悲鸿先生,早年留学法国,1930-1935年留学比利时,毕业归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3 引自《张华清回忆录》第48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
4 《血衣》是王式廓呕心沥血浇灌出的代表作。这一规模宏伟的艺术工程,开始于1950年,前后历时23载,包括10年间为《血衣》创造的百余幅人物素描系列 作品及1959年在国庆10周年时完成的大型素描作品《血衣》,包括以后陆续完成的73幅油画人物肖像等系列和最后未能完成的大型油画《血衣》。
7 米哈伊洛夫师从萨文茨基,1938年起开始任教于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基础部。1948-1952年任教于约甘松工作室,1954年起任教于涅普林泽夫工作室。
8 引自《张华清回忆录》第53-54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
9 约甘松1937-1961年主持工作室,从1937年开始萨伊采夫担任约甘松工作室的油画教师工作,继约甘松之后1961年开始主管工作室。张华清先生一 直称自己是毕业于约甘松工作室,事实上在其求学期间一直是萨伊采夫在指导创作,也可以说张华清先生是萨伊采夫工作室的第一个中国毕业生。
10 胡加柯夫1952-1993接替米哈伊洛夫任教于约甘松工作室,担任素描教学。
11 引自《张华清回忆录》第56页,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
12 萨卡洛夫1948年毕业于约甘松工作室,1953年开始任教于约甘松工作室,1961年萨伊采夫主管工作时候,成为其第一助手,担任油画教学。1982年开始主管个人油画工作室。
13 摘自1962年6月16日列宁格勒列宾美院毕业答辩委员会纪录。
1. 《张华清油画集》:画册,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1982年。
2. 《留学俄罗斯-二十世纪中国造型艺术发展》,北京国家美术馆,2013年。
3. 张华清。《俄罗斯油画作品集》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1982年。
4. 张一石。《彩笔绘天山 深情育桃李——记张华清教授在新疆的创作与教学活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1(2):8-10
5. 《新疆油画写生选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3年。
6. 《张华清画选》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1983年。
7. 《张华清回忆录》辽宁美术出版社,2011年。
8. 张华清《在列宾美院的生活》,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2011年。
9. 《1915-2005列宾美院毕业生纪念图册》圣彼得堡:列宾美院,2007年。
При цитировании статьи используйте библиографическую ссылку:
张华清和他的创作生涯 // Цзинь Лихуа. Чжан Хуацин и его творческая жизнь. : Сб. статей СПб. : Ин-т имени И.Е.Репина, . с. C. .
Если Вы заметите какую-нибудь ошибку или неточность, просим сообщить об этом администратору сайта.
Чтобы разместить комментарий, необходимо заполнить маленькую форму ниже.
Просим соблюдать правила культурного общения.
Дизайн и верстк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Института имени И.Е.Репина